近日,据微信官方消息宣布,“刷掌支付”已在北京地铁大兴线部分站点正式上线,另一大支付巨头——支付宝也计划推出“刷掌支付”功能及终端,新的一场支付“战争”即将开打!
从指纹识别到刷脸识别,再到现在的刷掌识别,用户看到的是不同生物识别技术的变迁,而其背后,则是不同生物识别传感器的发展。
(资料图)
这次,微信的新功能——“刷掌支付”使用了什么传感器技术?与过往的生物识别功能有什么区别?隐藏在背后的是哪家传感器企业?未来这条赛道会缔造新的国产传感器王者吗?
微信新功能来了!“刷掌支付”落地!新一场支付战争即将打响?将带动新传感器赛道发展!
5月21日,微信官方发布重磅消息,称微信刷掌支付正式发布,用户目前可以在刷脸设备上,进行“刷掌”操作。作为“首发”的,是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据悉乘客通过注册,开通刷掌乘车服务后,即可在该条地铁线路刷掌过闸乘车。这也标志着微信支付正式发布“微信刷掌”产品。
据南方财经记者报道,“刷掌支付”也已落地深圳大学,在深大食堂约有10台刷掌支付机器,已有20%的学生切换至这项很“酷”的支付方式。
除了深圳大学食堂和北京地铁大兴机场外,微信刷掌还在以“24小时无人服务健身舱”著称的超级猩猩进行推广。
此外,微信刷掌支付还正在与大型体育馆、演唱会场馆、便利店等多业态场景进行合作讨论。可见,微信正在快速推广“刷掌支付”这项新功能。
据报道,另一大支付巨头——支付宝也计划推出“刷掌支付”功能及终端,并将快速面市,以狙击微信在线下支付市场的威胁。
此前,在2019年,支付宝和微信围绕着“刷脸支付”开启了一场支付大战,支付宝和微信各自投入数十亿甚至百亿补贴,推动用户进行刷脸支付硬件的数字化改造和相关推广。
开战信号依然是宣布的补贴计划,2019年3月,支付宝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0亿元支持商家完成刷脸支付硬件的数字化改造,9月则再度推出“无上限投入”政策,而市场传言微信补贴100亿元。但此补贴规模遭到微信方面否认,支付宝同样表明无上限投入并非指补贴,而是对刷脸行业的整个投资计划。
这场刷脸支付的“战争”,随着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而今天,随着微信“刷掌支付”的落地,似乎新的一场支付战争即将打响。这一次的发动者,从支付宝换成了微信。
在刷脸支付战争中,刷脸支付硬件设备的核心是3D视觉传感器,为了推广刷脸识别,培育市场,就必须大量投入新的硬件设备,这带动了国产3D视觉传感器赛道的发展。
而这次,刷掌支付又用的什么传感器技术?将带动哪些国产传感器赛道发展?
微信“刷掌支付”怎么实现?核心是这些传感器!
据介绍 ,微信刷掌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针对“无介质”“非接触”“高便捷”“高安全”等用户需求提供了补充支付方式。
今年3月举行“2023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上,微信公开课讲师张颖就谈到了“刷掌”支付。张颖说,这一支付技术较为复杂,第一要解决复杂光线环境,因为不同的光线情况会导致识别的困难度;第二是要解决人群的生理差异,有的人手掌有茧,有的人皮肤过黑或者过白,还有不同的刷掌的习惯和速度。但优点也很明显,刷掌是双因子验证,一方面有掌纹,另一方面有掌静脉,可以解决双胞胎的识别问题。“几乎没有人的掌纹跟掌静脉验证会有差别,它是更安全和更准确的识别方式。”
可以看到,微信的刷掌支付,同时用到了两种生物识别技术——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
什么是掌静脉识别?什么是掌纹识别?用到了什么传感器?
近红外线照射人体手掌,并由红外传感器感应手掌反射的光,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人体手掌,可以获得静脉血管纹路的清晰图像。
根据这一原理,掌静脉识别技术利用红外传感器感知手掌反射的近红外线的强弱来辨认静脉的位置,将获取的被鉴别人手掌静脉血管纹路生物特征信息,再与事先采集的特定人的掌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身份。
▲红外传感器手掌静脉识别过程
静脉图案是人体皮肤下的血管网络结构,在自然光照条件条件下肉眼几乎不可见,只有使用红外照明时才能从体内获得,所以无论是窃取还是伪造掌静脉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
掌纹是指手掌表面上的各种纹线,这些纹线的特定排列组合形成了掌纹的独特性。掌纹的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身份鉴别,如主线、褶皱纹、乳突纹、三角点等。与指纹相比,掌纹能够提取到的特征更多,包含的信息更丰富。
掌纹识别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取用户手掌图像的纹路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掌纹识别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掌纹识别主要流程
可以看到,掌纹识别技术的基础是图像采集,这里需要用到高精度图像传感器来采集手掌的纹路信息。
据悉,在掌纹识别上所用到的光学成像识别技术,来自腾讯的有图实验室。而这所实验室的定位是腾讯旗下顶级AI实验室,最早该实验室的成像技术曾应用于QQ秀相关产品上,经过多年技术迭代和升级,该实验室还研发出适用于无人工厂的AI质检等产品。
因此,微信刷掌支付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下图,是来自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高精度高防伪非接触掌纹识别系统》项目的展示效果,该项目研究复杂背景及姿态下的高精度高防伪掌纹识别机理,所使用的就是掌纹+掌静脉双重识别。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到掌纹+掌静脉双模态的数据,这也是微信刷掌识别的实现方式。
▲来自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高精度高防伪非接触掌纹识别系统》项目
虽然刷掌识别需要同时用到红外感知和图像感知两种识别方式,但目前,已研发出可同时采集红外光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可见,相比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方式,微信刷掌支付同时用上了掌纹识别和掌静脉识别两种识别方式,更具有安全和隐私优势。
▲各种识别技术优势对比
1300亿元,生物识别技术的混战,国产传感器的崛起!微信刷掌支付背后的传感器企业是谁?会是新的国产传感器王者吗?
根据Frost & Sulliva的预测,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将从2020年的240亿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483亿美元。另据市场调研网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实际上,“刷掌支付”的概念并不算新颖,国内外科技公司此前就有玩过,其中就包括支付宝、亚马逊等巨头。
2014年10月,支付宝当时展示了其正在研发的以生物识别为核心的前沿安全科技包括人脸、声纹、掌纹、指纹、笔迹和击键识别。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与现有的数字密码形成补充,甚至在部分场景和环节,其安全性远超数字密码。
亚马逊于2020年发布了名为Amazon One的掌纹识别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亚马逊Amazon Go便利店的支付系统,实现了“刷手”结账。2021年8月,Amazon One正扩展至加利福尼亚州的65个全食超市。
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再到今天的刷掌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越来越有“混战”的趋势。
而在混战的背后,却是一条条国产传感器赛道的崛起!
2013 年,苹果发布 iPhone 5s ,世界上第一款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手机。并将 home 键、支付等功能融合进指纹识别。该指纹识别传感器技术来自 Authentec ——已被苹果公司收购。
2014 年 12 月,魅族发布 MX4 Pro,成为国产手机中首款安卓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手机。而其背后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来自于国产传感器厂商汇顶科技——除 Authentec 之外全球第一家做出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厂商
此后,汇顶科技一路狂奔,成为国产生物识别传感器龙头企业,而国产指纹识别赛道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传感器公司。
2017年9月,苹果公司推出在iPhone X手机,首次在手机上搭载人脸识别技术,开启了人脸识别在消费电子市场的普及。
2019年,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刷脸支付战争打响,在刷脸支付战争中,刷脸支付硬件设备的核心是3D视觉传感器,为了推广刷脸识别,培育市场,就必须大量投入新的硬件设备,这带动了国产3D视觉传感器赛道的发展。
据悉,支付宝刷脸设备的3D视觉传感器和模组供应商是奥比中光——中国3D视觉传感器龙头企业,曾继苹果iPhonX后,推出全球第二款量产级手机3D视觉传感器。(相关信息请参看《亚洲第一3D传感器公司上市!》)
刷脸支付推动了国产3D视觉传感器赛道的发展,最终奥比中光登陆A股,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3D视觉传感器企业。
如今,随着微信加码刷掌支付,移动支付另一巨头——支付宝也必然不会坐视不理,又一生物识别赛道上的战争即将打响。
那么,微信刷掌识别背后的传感器企业是哪家?
据芯智讯披露,此次微信推出的“刷掌支付”终端的光学模组部分主要由深圳市光鉴科技提供底层硬件研发和生产,舜宇也有参与,但是由于舜宇属于支付宝系(今年年初,舜宇成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第四大股东),因此,微信似乎没有给予太多资源支持。另外,舜宇似乎也在配合支付宝在研发刷掌支付终端。
舜宇光学是国产光学传感器及模组巨头,但鉴于其支付宝背景,在本次微信刷掌识别硬件开发中,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深圳市光鉴科技是微信刷掌识别硬件背后的传感器企业。
据光鉴科技官网介绍,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产学研综合型3D感知传感器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光学传感、智能感知、感知计算三个层面,具备3D摄像头模组、3D重建算法以及3D人脸识别算法等软硬件为一体的研发量产经验。
有意思的是,光鉴科技的三位主要创始人(CEO、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本科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来源:光鉴科技官网
可见,微信支持的光鉴科技与支付宝支持的奥比中光一样,都是3D视觉传感器企业。
未来,随着支付巨头在刷掌支付赛道的投入,这条赛道或许将再出现一家如汇顶科技、奥比中光一样的传感器巨头。
结语
支付宝、微信两大支付巨头的生物识别技术,最终都需要传感器来落地,打通现实与数字世界的桥梁,这就是传感器的魅力!
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再到现在的刷掌识别,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便利。而在这些应用的背后,隐藏在最深处的核心硬件是一个个传感器。
在这些支付巨头的带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广泛普及的背后,也带动了一条条国产传感器赛道的崛起。
众所周知,我国基础科技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譬如我国中高端传感器80%需要进口。但基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下游的带动,我国手机、移动支付产业的蓬勃带动了众多国产生物识别传感器企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带动了国产激光雷达企业的腾飞。
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中国创新、中国方案,带动国产传感器、仪器仪表等基础器件的发展!
您对本文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传感器专家网本内容底下留言讨论,或在中国最大的传感社区:传感交流圈中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