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昆明·西山公园·20190719 (3)
2023-05-01 12:09:08 哔哩哔哩

与普通的贯众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小叶边缘有密集的锯齿,不难分辨。

形态比较正常的鳞毛蕨,叶狭长,二回羽状分裂,小羽片宽短,钝头。图中蜷缩起来的小羽片很可能是某种蜾蠃的巢。


(资料图)

在岩石缝隙中生存的小型蕨类,叶狭长,其叶轴不为黑色,因而不易与铁线蕨属混淆。

与栽培的薯蓣差别不大,叶与根均较相似。但是,野生的薯蓣没有经过人工选择,可能仍然具备一定的毒性,最好不要食用。

另一种野生的薯蓣,果实如图所示,叶形也与上一种有所不同。

鸭跖草科植物,花序比较奇特,容易辨认。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喜庆,但它并不作为观赏植物被人栽培。

虽然它和草果都是姜科植物,但是两者的形态差异很大,基本没什么关系。当地人把它当作草药使用,部分外国植物园有引种。

本种与常见的栽培植物 旱金莲 Tropaeolum majus 较为相似,但后者一般不在野外出现,叶脉的分叉方式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当地常见的茜草科灌木,有5或6个花瓣。从这里也不难看出,花瓣数量是3的倍数并不意味着它是单子叶植物。

当地常见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岩石缝隙中生长。苦苣苔科的不少物种是颇受欢迎的观赏花卉,但本种似乎并不经常被栽培。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如需问虫,请用私信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